時間: 2018-12-12 09:58 來源:廣州日報A5版
市政府部門定期 新聞發布會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王楚涵 通訊員穗環宣、劉婧婷
生態環境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昨日,廣州市政府部門今年第23場發布會舉行,市環保局、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就市民關心的空氣治理、黑臭水體整治問題進行了通報。市環保局表示,盡管今年形勢依然嚴峻,將盡最大努力力爭今年PM2.5達標;市水務局則表示,有信心完成今年的黑臭水體整治任務,但要實現長制久清仍需時間。
進一步強化空氣污染整治
被稱為污染天氣限行“新政”的《關于廣州市環境空氣污染天氣期間實施臨時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修編征求意見稿)》上月開始征求公眾意見。在昨日的發布會上,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新政”究竟何時實施暫無具體時間表。而本次啟動預警的條件新加入了PM2.5的日均值,“是因為生態環境部最近要求全國各市對空氣污染應急預案進行修訂,新的要求提出,可以結合城市污染現狀提出一些更加細化的標準,引入PM2.5就是根據廣州空氣污染特點而提出的?!?/p>
根據環保部門基于2015年到2018年廣州空氣質量情況的測算,按照新標準,每年啟動黃色預警和橙色預警的次數大約3~4次,意味著將對泥頭車和柴油車進行限行;而啟動紅色預警的次數在0~1次,意味著將對普通社會車輛進行單雙號限行。
“新政”為何沒有再單獨對公務車進行限制?該負責人表示,公車改革后,大部分單位的公務車已經大幅下降,數量已經很少,減排量比較有限。該負責人還透露,應急預案的修訂不只局限于機動車,還要求針對企業“一企一策”,就是每個企業在污染天氣期間,都要有相應的減排措施,這個是非常細致的工作。根據生態環境部的要求,珠三角城市要在2019年完成,明年會把修訂工作作為我們的工作任務之一。
未來,廣州將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目標,進一步強化空氣污染整治。優化能源及產業結構,實施廣州市煤炭消費減量替代三年行動計劃。鞏固燃煤鍋爐整治效果。對全市生物質鍋爐實施全覆蓋執法檢查。強化揚塵污染控制。督促所有建設工程全面落實“6個100%”要求,落實城市道路清掃規定,推進建筑廢棄物運輸車輛全封閉運輸。強化移動源污染控制。加快公交純電動化,實施輕型汽車國Ⅵ排放標準;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治理等。
995條河道開展“洗河”
黑臭水體整治方面,2018年以來,廣州打出“控源、截污、清淤、調水、管理”治水組合拳,全面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經過努力,今年廣州成功入選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示范性城市,成功退出全國“水環境達標滯后地區”行列,35條黑臭河涌基本消除黑臭,112條黑臭河涌水質持續改善,流溪河89條一級支流劣Ⅴ類數量由2017年底的46條減少至29條,全市河湖水環境質量穩步向好。
市水務局總工程師馮明謙在發布會上透露,截至目前,全市“洗樓”摸查建筑物170萬棟,摸查污染源16.25萬個,清除污染源5萬個。洗管1186.67公里,洗井3.96萬個。995條河道開展“洗河”,清理河道垃圾、雜物4.08萬噸,清理河岸立面2579.08萬平方米。
“散亂污”場所整治進度加快。在完成第一輪4.12萬個“散亂污”場所整治工作基礎上,開展新一輪“散亂污”場所整治,下發26.4萬個疑似“散亂污”場所重點排查名單。已完成排查25.3萬個,排查率95%,認定 “散亂污”場所共計1.46萬個。
馮明謙同時表示,對標國家的要求以及市民群眾對水環境的期盼,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黑臭水體治理形勢依然嚴峻。污水直排的城中村、“散亂污”場所以及涉水違建等存量污染源仍然存在,部分地區污水治理規劃和建設滯后,排水管理工作水平有待提升。年初下達的整治152條黑臭河涌涉及的違法建設,仍有部分沒有整治,152條黑臭河涌支涌涉及的違法建設推進緩慢;“洗河”工作未全面落實。
根據廣州市總河長第1號令下達的全面剿滅黑臭水體任務書(2018-2020年),要求2018年底前,廣州35條黑臭河涌達到長制久清,102條黑臭河涌整治初見成效,其他50條黑臭河涌基本達到不黑不臭標準;2019年底前,各區基本消除黑臭河涌;2020年,各區全面剿滅黑臭水體;其他河道水質逐年好轉,力爭消除劣V類水體。
以小切口推動大治理
馮明謙表示:“河涌要達到長制久清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有些河涌所在的區域是合流制,尤其是老城區,合流制要改成分流制需要過程。比如說石井河,它難度就比較大,因為它有40多條支涌,所以要一步一步的做。此外,因為截污和排澇是一個矛盾,像大陵河,晴天沒有排水口,雨天是合流制,下完雨后河涌污染比較嚴重,正在推進雨后2到3天之內恢復河涌清澈的工作。”
馮明謙同時也表示,堅決完成年度治水目標,年底要確保九大流域內197條黑臭河涌基本消除黑臭,主要考核斷面水質達標,明年6月底前完成水利部“清四亂”、省下達的《讓廣東河更美大行動》暨“五清”(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違)任務。未來將以小切口推動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