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16:37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
安裝了污染治理設施并非一勞永逸,企業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如何從“紙面”落到“地面”?近日,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白云分局(以下簡稱“白云分局”)通過快速處理一宗群眾信訪案件與查處一宗超標排放案件,以“執法與服務并重”的方式,為企業上了一堂生動的“生態環保主體責任課”,推動企業環境管理從應對檢查的“治標”,邁向常態長效的“治本”。
案例一:快速響應+精準幫扶,解決“擾民”痛點
日前,白云分局接到群眾反映,轄區內某加工廠存在排放粉塵和刺激性氣體問題。接報后,該局高度重視,立即赴現場核查。
經執法人員全方位調查,發現該企業雖已建有粉塵和噴漆廢氣治理設施,但存在“建而不用、用而不管” 問題:設施運維不當導致處理效果差;高揮發性原料未在密閉空間使用,危險廢物貯存不規范,導致氣味外溢。
面對企業經營者環保知識匱乏、整改無從下手的困境,執法人員迅速轉換角色,從“執法者”變為“輔導員”,對照問題逐一講解相關規定和技術措施,提供“手把手”的精準指導,旨在幫助企業從根本上提升自主環境管理能力。在白云分局的指導下,目前該企業已全部完成整改,經監測污染物達標排放,周邊群眾反映良好。
圖1 執法人員對該加工廠進行現場檢查
案例二:深挖根源+機制幫扶,堵塞“運維”漏洞
無獨有偶,在另一起案件中,執法人員發現一家企業雖早已安裝污水處理設施,初期也能達標,卻因“重設施安裝、輕日常運維” ,導致了超標排污的后果。經查,該企業存在沉淀池淤泥長期不清理、加藥計量不準等管理漏洞,治理設施形同虛設。
對此,白云分局在依法查處的同時,深入剖析問題根源,積極指導企業建立規范的設施運行臺賬和維護制度,將監管重點從“設施有沒有”轉向“運行好不好”,推動企業環保管理走向精細化、常態化。
圖2 監測人員對該涉事企業排放廢水進行采樣監測
核心觀點:設施“建而不管”等同無效投入,高效運維是企業降本增效必由之路
兩起案例,共同指向一個誤區:部分企業將安裝治污設施視為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終點”,認為只要配備了污染治理設施,就完成了環保義務。白云分局相關負責人對此強調:“生態環境保護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常態化責任’。企業須承擔起從建設、運行、維護到監測、報告的全流程主體責任,確保設施‘建得成、用得上、管得好’。”
據悉,白云分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信訪案件“接訴即辦、快查快處”原則,一方面嚴格執法,堅決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另一方面暖心服務,通過送政策、送技術、送方案幫扶企業,推動企業破解“不想改、不會改”難題,從“被動治標”到“主動治本”,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贏。
下一步,白云分局將繼續堅持嚴格監管與優化服務相結合,既做震懾違法的“監督員”,也做企業發展的“服務員”,持續推動轄區企業綠色發展轉型升級,共同建設美麗白云。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白云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