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14:18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
近日,在廣州市荔灣區上演了一場科技與溫度并存的生態環境治理實踐。這場由自動監控觸發的環境監管行動,不僅展現了生態環境執法的科技精度,更詮釋了“預約式”執法服務的柔性溫度。
2025年5月中旬,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荔灣分局布設在王枝塘工業園的惡臭和VOCs在線監測系統像一雙“電子眼”,敏銳捕捉到該園區東北廠界點位連續10次出現VOCs高值,發出預警提示。執法人員立即開展溯源分析,通過歷史數據比對,將污染源鎖定在園區內的兩家企業:一家是從事紙藝道具加工的某文化公司,另一家是從事汽車車廂組裝的某銷售公司。
“別急著上門執法,先給企業一個‘自診’機會。”荔灣分局負責人按下了“暫停鍵”。當天下午,兩家企業陸續接到執法人員的預警電話:“您好,貴公司所在區域出現VOCs濃度異常,請立即開展自查整改。”
接到電話的文化公司負責人黃經理有些驚訝:“以前都是執法人員直接來查,這次居然先提醒我們自查?”帶著半信半疑的態度,黃經理迅速組織人員對生產車間展開排查,發現上色車間的水簾機過濾棉更換不及時,且車間門窗密閉性不足。與此同時,銷售公司也在自查中揪出了問題:噴漆房廢油漆桶未及時入庫,地面污漬清理不徹底。
“可能還有其他環保問題我們沒有發現,還是請他們來幫忙‘診斷’一下吧。”生態環境部門的溫情換來了企業的充分信任,兩家企業分別向荔灣分局提交了 “預約式” 執法服務申請。
6月6日上午,荔灣分局執法人員帶著行業專家組成服務團隊來到文化公司。在紙藝道具加工車間,流水線正有序運轉,空氣中隱約有丙烯顏料的氣味。“上色環節的粉塵收集要做好。” 專家指著水簾機說道,“雖然安裝了三級過濾,但車間門窗縫隙導致負壓不足,粉塵容易外泄。” 執法人員現場指導企業:“建議對門窗進行密封改造。粘有聚丙稀酰胺物質過濾棉雖不屬于危險廢物,但也要與有資質的固廢處理公司簽訂轉移合同。”
隨后,服務團隊來到銷售公司的噴漆房。“危險廢物管理必須做到‘日產日清’,噴漆房地面要涂防腐膠防止滲漏。” 執法人員一邊演示規范操作,一邊叮囑企業負責人:“切割和電焊車間的異味問題,可以通過車間密閉性升級改造解決。”
這場持續一整天的 “預約式” 執法服務,沒有開出一張罰單,卻讓兩家企業吃下了 “定心丸”。文化公司黃經理感慨:“執法人員帶著專家來‘手把手’教我們整改,比自己摸索效率高多了。” 銷售公司負責人則主動表示:“以后一定定期自查,不讓問題反復。”
荔灣分局的創新實踐,將非現場監管的科技剛性與 “預約式” 執法服務的執法柔性相結合,通過在線監測系統實現 “精準發現問題”,借助預約機制實現 “按需解決問題”,最終以教育整改的方式,實現生態保護與企業發展的 “雙向奔赴”。荔灣分局負責人說:“處罰不是目的,關鍵是幫助企業把環保功課做足、做實、做在平時,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的干擾,激發企業的環保主體意識,讓綠色發展成為企業的內生動力。”
圖:現場幫扶某文化公司整改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宣傳教育與交流合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