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15:01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
為貫徹落實國家及省、市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執法的有關部署,優化創新執法方式,廣州印發實施《廣州市生態環境非現場監管執法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構建推行“一平臺兩手段三應用”的非現場監管執法體系,大幅提升工作效能,減少入企檢查頻次,最大程度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
打造智慧監管平臺,實現監管數據協同共享。依托廣州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臺,加強數智化平臺建設和污染源數據集成,推進各業務系統與移動執法系統整合與數據共享。優化完善移動執法系統六大功能模塊,建立動態管理生態環境數據目錄,推動環境要素、環評、執法、監測業務數據協同應用。
加強自動監控建設,助力現場靶向精準執法。整合污染源自動監控、揮發性有機物管理、鍋爐監控等多項在線監控平臺,實現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24小時全覆蓋。在自動監控系統內嵌數據分析模型,實現數據自動抓取、分析對比、篩選研判,實現對企業排污異常狀況自動偵測,對弄虛作假、不正常運行等情況智能識別,實現挖掘環境違法問題線索更精準快速。
推進新裝備試點應用,強化科技賦能執法檢查。印發實施無人體系應用和建設工作要點,探索開展無人體系在環境執法、環境監測、智能實驗室建設等多領域的實踐創新應用。重點打造無人機應用場景模式,全市生態環境系統累計培訓無人機飛手50余人,全部取得無人機駕照,飛手隊伍初具規模。加強搭載設備裝配,通過配置熱成像相機、超強變焦相機、高清相機、大氣監測儀等相關設備,充分發揮無人機及機載設備巡查優勢,助力篩選問題線索和對象范圍。強化無人機實戰應用,每年組織專項訓練和開展專項巡查,年起降無人機1300余架次,為重點區域流域環境監管提供支撐。同時,綜合運用無人船、走航監測、視頻監控、探地雷達、用電用能監控等科技裝備輔助執法,提高執法巡查檢查效能。
實施差異化分類監管,提升執法效率和服務水平。優化監管服務,按照“信用+風險”原則,將“雙隨機”抽查與企業信用風險等級相結合,對綠牌單位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信用風險較高單位,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增強抽查的靶向性和精準性。優化落實監督正面清單制度,將符合條件的綠牌企業優先納入正面清單;對列入正面清單的排污單位,采取非現場監管為主的檢查方式,落實減少現場檢查等正向激勵舉措。積極探索非現場監管創新舉措,番禺分局推進構建“2清單+6手段+1試點”的非現場執法監管機制,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優先使用非現場執法企業白名單”,將治污水平高、環境管理規范的排污單位納入白名單,2024年,對255家環保誠信企業減少現場檢查頻次70%,全區非現場監管執法占比達到21%。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