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5 17:32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
提到“地下水”,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老家的一口古井或山間的清泉。但事實上,地下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儲備庫,儲量是地表湖泊總和的30倍以上!它不僅是生命之源,更是維系生態平衡的“隱形守護者”。
一、人類與地下水的“千年之緣”
1、新石器時代的井:
浙江河姆渡鎮的古井遺跡——這是中國最早的水井,距今5000多年。古人用“井”字形木架加固井壁,井口加蓋井亭防污,這說明早在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開始利用地下水了。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古井遺跡
2、沙漠中的生命奇跡:
新疆“坎兒井”——這種井利用山體坡度,通過地下渠道將雪水引至綠洲,滋養了整片吐魯番盆地。這項兩千年前的工程,至今仍在運轉!
二、每一滴水都關乎未來
地下水不僅是生活和工業用水的重要來源,更是維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海”生態系統平衡的關鍵要素。如果地下水受到了污染,其隱蔽性、滯后性和難恢復性使地下水污染治理成本高昂,污染物可在地下水中潛伏數十年,修復也需要耗費數十年時間與巨額資金。更嚴重的是,污染還會通過地下水—地表水交互作用擴散,導致土壤鹽漬化、濕地退化等連鎖生態災難。防止地下水污染既是保障人類飲安全用水的迫切需求,更是維護生態韌性、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地下水污染途徑
從橫截面中可看到污染物羽流。顏色越深,污染物濃度越高
三、守護地下水的科技之眼
為地下水做“CT”的科技之眼——大灣區(廣州)地下水多層監測基地。基地里,自動監測設備能從百米的巖層中提取出水樣進行分析,廣東省廣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工程師們只需輕點屏幕,地層深處的水質動態瞬間可以在地下水環境監測與污染預警平臺上清晰呈現。
大灣區(廣州)地下水多層監測基地
地下水環境監測與污染預警平臺
此外,“十四五”期間,全國共布設1912個國家地下水環境質量考核點位,覆蓋全國一級和二級水文地質分區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構成地下水“體檢網絡”。
2024年全國地下水水質分布示意圖(來源:2024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而《地下水管理條例》更筑起法律屏障,違法向地下水排污最高面臨500萬元罰款。
四、滴水之力守護未來
對于每個人而言,守護地下水不需要高科技,只需舉手之勞。堅持節水優先,隨手關閉水龍頭,做到人走水停。用盆裝水洗菜、洗碗、洗臉、洗衣,用淘米水澆花,用洗衣服的水打掃衛生、沖刷廁所,力爭廚房節約一盆水、洗衣節約一桶水、浴室節約一缸水。選用低流量蓮蓬頭、水龍頭曝氣器等節水型器具,及時維修漏水,防止跑冒滴漏。
保護地下水資源,防治地下水污染,從身邊事做起,從小事做起,別讓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成為我們人類的眼淚。讓每一滴“隱形”的水,匯聚成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廣東省廣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