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7 10:51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
生態環境監測作為守護“綠水青山”的“前沿哨兵”,肩負著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的重任。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天河環境監測站以“黨建紅”引領“生態綠”,對監測業務全鏈條“紅色賦能”,探索出一條“支部建在項目上、黨員沖在一線上、成效顯在數據上”的創新路徑。
黨建領航強根基,實驗室煥新跑出“加速度”
實驗室作為生態環境監測的核心陣地,其硬件水平與智能化程度直接影響數據質量與工作效能。天河環境監測站以黨建為引領,推動黨建責任與業務目標同頻共振。在實驗室升級改造項目實施過程中,黨員干部勇挑重擔,化身“施工員”“協調員”,全程深度參與方案設計、施工監督及技術調試等環節。針對空間布局優化這一核心難題,黨員技術骨干牽頭開展多輪研討改造方案,將實驗室功能區從9間拓展至18間,并設置6個“黨員責任區”,確保黨員在業務攻堅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同時,黨員技術骨干主導實驗室環境智能化管理,集成設備運行狀態、溫濕度、氣體泄漏等各項核心數據,通過大屏可視化管理與智能預警系統實現實驗室有害氣體濃度實時監控預警與智能凈化,大大縮減安全響應時間,實現“人、機、料、法、環、測”全過程質量管理。
“紅色引擎”激活力,資質擴項按下“快進鍵”
資質認定是衡量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技術能力的核心指標。近期,天河環境監測站充分發揮“紅色引擎”作用,將黨組織的凝聚力轉化為業務突破的戰斗力,順利通過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資質認定擴項評審。此次擴項,新增水中甲醛、鐵、石油類以及固定污染源廢氣中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等14項關鍵項目。擴項后,天河環境監測站資質參數總量達99項,涵蓋廢水、環境空氣與廢氣、噪聲、土壤、輻射和沉積物等5大類別,以全市區監測站最少的人員編制,實現了“人均監測資質數量最多”的領先水平。
賦能增效重實踐,科技監測打出“組合拳”
生態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中的“耳目”和“哨兵”,是環境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重要基礎。天河環境監測站黨支部組建黨員技術骨干專班,深入學習并應用現代環境監測前沿技術,構建全維度、立體化科技監測矩陣,高效開展水、氣、聲全要素監測,為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提供精準支撐。以覆蓋21個街道的“一街一站”空氣自動監測網絡為基礎,集成顆粒物掃描激光雷達及噪聲自動站,構建分鐘級數據采集網絡;結合無人機、高空瞭望與紅外監測系統,動態捕捉大氣污染物擴散軌跡,實現大氣污染精準溯源。在水環境監測方面,依托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實時監控溶解氧、氨氮等參數,及時分析研判,為精準治水提供數據支撐。在聲環境監測方面,設置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實現24小時不間斷監測,并配備聲源識別溯源系統,精準識別噪聲類型,為追蹤溯源噪聲污染源提供有力支撐。
未來,天河環境監測站將持續深化黨建引領作用,注重在污染防治攻堅一線和急難險重任務中淬煉黨員干部黨性修養和業務能力,切實將黨建優勢轉化為引領生態環境監測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制勝優勢,為守護綠水青山、建設美麗廣州貢獻生態環境監測力量。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天河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