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15:48 來源:南方號
榜樣引領,戰鼓催征!近日,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對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表現突出集體和個人給予表揚的通報》,我省生態環境系統一批先進典型獲此殊榮。“廣東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及《環境》雜志同步開設【綠美先鋒】專欄,聚焦先鋒風采,講述奮斗故事,充分展示先進典型的精神風貌和生態環保鐵軍推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生動實踐。讓我們見賢思齊,汲取榜樣力量,共繪美麗廣東壯美畫卷!本期講述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表現突出集體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規劃財務處,一起來了解他們的故事。
在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規劃財務處(以下簡稱規財處)的辦公室里,墻上掛著各式各樣的進度表與規劃圖——“美麗城市建設重點項目進度情況”“環境總體規劃布局圖”“十五屆全運會環境保障當月調度重點”……每一張圖表背后,都是一個正在悄然發生的環境蝶變故事。
“很多人以為我們就是做預算、填報表、寫材料的,其實遠不止這樣。”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規財處處長朱孟德說道,“我們既要懂政策、找資金,也要精打細算把資金花好,最關鍵的還是要盯好效果——說到底,就是要讓廣州的天更藍、水更清,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環境的改善。”
金融活水注入環保領域
“美麗廣州的建設,單靠財政資金還遠遠不夠。”朱孟德表示,“必須創新投融資機制,把社會資本引進來,讓金融活水注入生態環境保護領域”。
2023年年底,規財處就組建了一支項目攻堅團隊,開始在廣州全市范圍內開展“掃街式”調研。他們深入增城派潭鎮,了解到村民對美麗鄉村建設熱情極高,卻苦于配套資金不足;在南沙,濕地保護雖有初步成效,卻因缺乏持續資金投入而進展緩慢;從化的生態補償機制也因資金來源單一,難以全面鋪開。
“每個地方情況不同,不能一套方案打天下。”規財處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創新提出“美麗單元”打包模式——把生態環境治理與周邊產業、生態旅游、鄉村振興等有機結合,提升項目的“造血能力”和融資吸引力。
最難的是要讓傳統金融機構認可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的價值。“銀行看重回報率和風險控制,而很多生態項目恰恰是社會效益高于經濟效益。”該處工作人員坦言。
那段時間,規財處團隊與國開行廣東省分行反復溝通,共同設計出一套符合生態項目特點的“項目池+信用結構+政策配套”新型融資模式。同時,主動向生態環境部、國家開發銀行總行匯報廣州的探索與困境,爭取頂層政策支持。
據介紹,規財處已推動28個重大項目納入美麗廣州建設項目庫,儲備規模突破10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已經有6個項目成功獲得銀行授信,總額19.42億元。
美麗廣州投融資項目座談會
把錢花好,更要把事情辦好
在財政預算日益緊張的背景下,如何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是規財處團隊時刻掛在心上的關鍵問題。
2024年,規財處推動實施零基預算改革,徹底重構預算編制邏輯。“現在每一筆支出都要回答三個問題:該不該花?該花多少?該怎么花?”朱孟德介紹,“我們要像管家一樣,既謹慎又大膽。”
據了解,他們創新建立“資金—績效”雙向掛鉤機制,將資金分配與項目實效緊密關聯,引導各部門從“爭資金”轉向“比績效”。“不是誰報告寫得好就能拿錢,而是誰的事情辦得漂亮、誰的效果扎實,誰才能獲得支持。”規財處相關工作人員補充道。
除了“節流”,更要“開源”。2024年,他們聚焦群眾關心的生態環境領域痛難點問題,緊密結合美麗城市建設規劃要求,認真研究中央與省級政策導向,爭取到的上級環保專項資金同比增長70%,其中中央資金增幅達160%。“這些錢將全部用于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城市建設,我們要讓市民看得見、摸得著環境改善。”朱孟德表示。
專業監管讓資金在陽光下運行。錢來了,怎么管好、用好?規財處建立了一套貫穿項目全周期的資金監控機制——從申報、批復、撥付、使用到后期績效評價,實現閉環管理。
“我們不能坐在辦公室里批錢,一定要去現場看。”負責資金監管的工作人員說。他們會定期組織項目檢查,實地了解進度與困難。“有一次發現從化某項目進度滯后,我們馬上協助排查原因、協調解決,最終保障了項目按時推進。”
深入一線調研項目資金使用情況
當好先行者、規劃師、護航手
走在黃埔南崗河畔、漫步增城派潭鄉村、感受南沙濕地清風時,也許不會想到背后有一個“環保賬房”在默默計算、全力推動——但他們正在用專業與汗水,將每一分資金都轉化為未來的綠水青山。
牽頭打造廣州知識城-逕下美麗單元建設項目
2023年以來,規財處牽頭編制《廣州市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工作方案》,創新提出“美麗城市—美麗區縣—美麗單元—美麗細胞—美麗工程”五級建設體系,推動美麗理念貫穿城市每一個角落。
據介紹,他們跑遍全市11個區,開展“一區一策”精準調研,打造出“新青山新六脈”生態品牌,研究出臺生態社區、美麗園區等建設指引。其中,美麗廣州建設實踐被列入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干部培訓教材《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案例》,并在《美麗中國在行動2025報告》中作為典型推薦。
“做生態環境事務的財務,更要善當規劃師。”朱孟德表示,規財處開展完成《廣州市城市環境總體規劃(2022-2035年)》修訂,明確生態保護紅線、環境管控分區及其配套要求,實施環境戰略分區調控,將全市劃分為北部生態維護區、中部品質提升區、南部濱海保育區,實現差異化管理、精準治理。
此外,按照十五運會執委會工作部署,規財處勇當護航手,全力保障美麗全運。推進綠色行動計劃、亮點特色打造計劃、綠色辦賽一月一亮點等工作。在十五運會U16女足賽等關鍵時期,規財處牽頭各單位全力保障賽事期間環境質量達標。
來源/廣東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作者:馮瑞杰
整理/廣東生態環境微信編輯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