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是一個樸實、平凡、勤懇的人。1956年,19歲的爺爺入了黨,并在20多歲時被任命為市汽運公司車隊隊長。那時汽車客運行業剛剛起步,車輛突發狀況多,車隊隊長責任重、工作雜,并不是件輕松的差事。據姑姑回憶,那時的爺爺像個陀螺似的忙得團團轉,一會兒手把手指導年輕司機,一會兒又鉆到車底檢修,遇到焦急的乘客,還得耐心安撫解釋。
爺爺在車隊隊長崗位上干了近30年,見證、親歷了汽車客運行業從起步到高速發展的整個過程。奶奶常說,爺爺最擅長認道路、辨方向,調派車輛井然有序,但對自己卻是一個“死腦筋”。當年的同事、下屬都陸續轉崗,只有他固執地在一線辛苦干了一輩子。因為姓黃,爺爺的同事們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老黃牛”。
爺爺為人正直、做事踏實,父親也傳承了他對待事業和人生的態度。父親17歲從師范學校畢業后,就扎根在鄉村學校任教,至今已近40年,其間有不少調動機會,但他總是說在哪里當老師都一樣。鄉村的工作條件、居住環境、薪資待遇遠比不上城里,父親能陪伴我和母親的時間也十分有限。幼時的我很不理解,父親總是笑著打趣自己:“阿公是‘老黃?!治乙彩恰U牛’(客家方言,人很犟的意思)嘛。”
今年“五一”期間,父親以前的學生回校探望。其中一個學生說:“我很幸運,在小學五年級時遇到您這樣一位好老師,從此下決心好好讀書,做個有出息的人?!甭犃诉@話,父親欣慰地笑了。
一次清明節回鄉祭祖,我和父親在田間小道散步閑聊,正巧山邊的竹子長勢喜人,我們便聊起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品格。許是有感而發,父親說:“如果人人都琢磨離開,又有誰來做鄉村教師?你看這些竹子根扎在石縫里,再貧瘠也會挺拔向上,讓這片山有了滿眼的綠。做老師也一樣,阿爸守在這里,就是想給這里的孩子們做好啟蒙教育,這樣他們的未來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p>
我這才醍醐灌頂,爺爺和父親所謂的“死腦筋”,不就是像這竹子般堅守自己的“道”嗎?他們數十年的專注與堅持,就像山邊那咬定青山的翠竹一樣,默然扎根,向上生長。作為一名生態環境系統的新人,我亦立志做一株破土的新竹,將這份咬定青山的堅韌,深深扎進守護綠水青山的事業中。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生態環境局海珠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