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7 14:18 來源:強國號
河湖競秀,生機萬千。如今漫步在廣州從化的流溪河畔,碧波蕩漾,綠柳垂岸,休閑步道蜿蜒其間,遠處白鷺掠過粼粼波光,一幅“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畫卷展現眼前。
近年來,從化區積極探索“治水、護水、興水”的多維度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模式,從化區流溪河、流溪河水庫、鴨洞河、龍潭河憑借卓越的生態修復成果,實現全域水環境提檔升級,繪就了一幅河湖安瀾、秀水長清、人民幸福的美麗河湖畫卷,為粵港澳大灣區水環境治理提供了豐富經驗。
宛如藍色飄帶般的流溪河從化段。(來源:從化區融媒體中心)
協同機制:流域治理與鄉村振興雙輪驅動
從化區充分發揮生態核心區優勢,通過實施“流域治理+鄉村振興”協同機制,系統推進流溪河全流域生態修復工程。“十四五”以來實現重點區域一級支流劣V類水體清零,國、省考斷面水質100%達標,為美麗河湖創建提供核心生態保障。
從化區以鴨洞河為試點,采取“政府投入+企業養護+村民參與”合作機制開展生態修復,通過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生態修復、河道綜合整治和面源污染防控等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鴨洞河的水土保持率得到提升,流域內重點考核斷面水質實現全面達標,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恢復,在廣州消失多年的珍稀植物飛瀑草在鴨洞河流域再次被發現。
此外,通過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持續保障流溪河流域生態安全,加強河道岸邊帶生態修復,逐步實施硬質岸線生態化改造,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保障河道生態流量。針對流溪河水庫集水區,加強流溪河及105國道、353省道和村鎮公路生態廊道建設,建立河岸植被帶緩沖區,構建多層次、多功能、立體化、網絡式的自然生態安全格局,防止水土流失。
從化區積極探索生態凈水漁業,邀請魚群當“湖長”。自2004年起每年堅持組織開展漁業增殖放流活動,通過科學的方式方法,定時、定量、定種投放鰱、鳙等濾食性魚類,定期開展光倒刺鲃增殖放流,為保護流溪河流域生物多樣性、改善漁業資源的種群結構以及水域生態環境產生積極作用。
美麗鴨洞河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游玩。(來源:從化區融媒體中心)
成果展示:打造四大美麗河湖治理典范
流溪河是廣州市重要的備用水源地和生態屏障。流溪河曾一度遭受了嚴重的污染,經過多年的攻堅克難,流溪河再次煥發“健康活力”,成為從化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窗口和亮麗名片。
流溪河水庫是廣州市流溪河流域唯一一座大型水庫,因其水質優良、風光秀美、交通便利,吸引了眾多人群前往度假、開會、搞科研。通過水源林涵養、陸源污染控制以及以魚養水等措施,從化區塑造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流溪河水庫的水質長期穩定在Ⅱ類以上。
從化區通過推動治理工作、打造治理模式、開展三水共治、構建共贏格局,大力推進生態修復和美麗河湖建設,使得鴨洞河沿線鄉村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事業都得到了蓬勃發展。
龍潭河是流溪河的一級支流,從化區通過綜合治理,補短板、強弱項、固優勢,以“龍潭碧道,山水田園”為理念進行碧道建設,建設生態濱水廊道,構建“一河兩岸共治”格局,縱深推進龍潭河保護治理工作,實現水環境改善和生態平衡恢復,成功打造魚翔淺底、河清岸綠、群眾喜聞樂見的濱水生活空間,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未來規劃:持續鞏固與拓展美麗河湖成果
碧水蜿蜒潤羊城,流溪河從北至南穿過從化的中部,流經流溪河林場、良口、溫泉、江埔、城郊、街口、太平,潤澤了從化大地,是廣州市以及從化區人民重要飲用水源保護地和生態屏障。
下一步,從化區將圍繞流溪河流域綜合治理,計劃于2025年底前建成10條市級美麗河湖示范段,重點推進生態修復、文化挖掘和產業融合三大工程。通過完善智慧監測體系、發展濱水生態旅游等舉措,持續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成果,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助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來源:廣州市從化區融媒體中心
作者單位:廣州市從化區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黎靜 畢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