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14:24 來源:南方+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生態興則文明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以前所未有的決心推進綠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破難題:綠色發展為引領
珠水浩蕩,南嶺蔥郁。廣州,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實際服務管理人口已超過2200萬,曾幾何時,“垃圾圍城”一直是制約這座超大城市發展的環境之痛。
為解垃圾處理困境,廣州市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提出“突破‘垃圾圍城’”“推進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三個階段目標及其具體任務,制定了有關實施方案。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統籌下,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按照生態環保、循環經濟、綠色發展新思路,以循環經濟產業園組團布局,推進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建設。目前,廣州已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構建起“焚燒為主、生化為輔、循環利用”的垃圾分類處理新格局。打造了一個個美麗廣州的綠色名片、生態名片、環保名片。
解困局:一張藍圖干到底
數據顯示,2009年,廣州市日均產生生活垃圾1.17萬噸,且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那時,垃圾填埋是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2002年投入使用的亞洲最大的興豐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當時設計的可填埋時間為20年。可是,僅用了短短的7年時間就已滿負荷運轉,填埋場庫容頻頻告急,“垃圾圍城”的警報響起。
“十二五”期間,全市規劃建設七大循環經濟產業園,通過統一規劃,降低設施選址、征地、環保搬遷安置和環評、穩評等工作的難度,通過同步建設,統一各設施間的公共配套,減少重復投資,解決同類建設問題;通過協同處置,以“資源再生、循環利用”統籌園內垃圾焚燒、生物質、餐廚、危廢、污水、爐渣等固體廢棄物處理項目,最大程度地實現資源協同、循環利用、環境和諧。
規劃已繪就,關鍵在落實。廣州于2010年陸續啟動了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資源熱力電廠一期項目的選址工作,2015年開始同步建設,創造了全部項目兩年半左右建成投產的廣州速度。著眼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2018年又啟動新一輪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建設,同步建設五個垃圾焚燒電廠和四個生物質處理項目,全部項目平穩落地,實現項目實施“零糾紛”。
2021年9月23日,廣州市資源熱力電廠二期項目點火試燒垃圾,標志著困擾廣州發展多年的“垃圾圍城”問題正式解決,廣州創造了三個“國內第一”:國內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排名第一的城市;國內第一個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超大型城市;國內第一個實現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滿足城市未來發展需求的城市。
秋色空明,泛平潭之桂影。如今,七大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日焚燒垃圾能力達3萬噸,生化處理能力達6100噸,年發電量可達60億度,為綠色發展、美麗廣州貢獻了力量。而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更是在全國首創了“循環經濟產業園+環保主題公園”模式,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并入選廣州市“第一批廣州網紅打卡地名單”及廣州市內精品旅游線路,至今已經接待超過20萬游客。
開新局:而今邁步從頭越
珠江之畔生機盎然,南海之濱氣象一新。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2021年6月,廣州市無害化處理中心轉型成立廣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保障中心,肩負起廣州市市本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公配設施管養技術標準和規范的編制、日常行政事務、科教宣傳、信訪維穩,保障園區正常運行秩序等事務性工作。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面對新職能,廣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保障中心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廣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保障中心主責主業,以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為試點,以探索綜合性園區保障機制為抓手,著力構建市本級循環經濟產業園管理新機制。經過探索磨合,園區保障工作已走上正軌,為未來其他園區打造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管理“樣本”。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廣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保障中心將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秉持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精神,始終牢記自身使命,不斷推動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建設邁向新高度。以實際行動為廣州高質量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添磚加瓦,持續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充分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的關鍵作用,全力為美麗廣州的綠色發展書寫更加絢麗的嶄新篇章 ,為廣州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貢獻堅實力量。
【作者】厲昌余
【供稿單位】廣州市無害化處理事務中心
【頻道編輯】周麗娜 林琳
【文字校對】華成民
【值班主編】劉樹強 劉龍飛
【文章來源】南方雜志黨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