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14:15 來源:南方+
記者從海珠區獲悉,該區把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作為制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園區規劃以及實施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決策依據,精心規劃發展藍圖,在廣州中心城區實現了“繁華都市中再現魚鳥成群”的生態景象,探索出一條超大城市中心城區綠色發展的新路徑。
海珠區已投入4.88億元實施城中村截污納管及濕地水生態治理,系統修復成效顯著,濕地率從54.8%躍升至79.4%,水質整體凈化為Ⅲ類(部分指標達Ⅰ類標準),連續發現“海珠斯螢葉甲”“海珠琺軸甲”“海珠微瓢蟲”三個全球新物種。
海珠區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為發展的“前置性硬約束”和“基礎性指南針”,確立建設“世界級城市客廳”與“城央濕地保護與利用示范區”的目標,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和實施中,各類活動嚴格按照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要求進行布局和選址。
2024年以來,聯星(南箕社、東方紅社)片區、鳳和(康樂、鷺江)片區、琶洲中二區濱江地塊(AH0411規劃管理單元)等7個控制性詳細規劃項目均同步編制了環境影響評價篇章或落實片區控規環評篇章結論,實現了規劃編制與生態管控的“無縫銜接、剛性落實”。
海珠區堅持法治保障與生態修復雙軌并進,將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納入優先管控單元實施最嚴格的保護,成就了都市中心濕地保護的典范。設立全省首個“公益訴訟法治教育基地”,創新建立“雙員互聘”機制(檢察官任濕地生態監督員、濕地骨干任檢察官助理),通過常態化巡查,為濕地構筑起堅實的司法保護防線。
作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核心區,海珠區將生態管控要求深度嵌入產業政策,推動數字經濟與綠色經濟深度融合。精準發力大模型應用,建成創新服務中心,落地21個項目。計劃到2026年,推動大模型在8個以上行業深度應用。目前,已匯聚超7000家泛人工智能企業,超50家大模型企業盈利,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收破千億元。琶洲入選“全國首批全域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連續兩年躋身“福布斯中國CBD競爭力十強”,生動詮釋了生態管控護航下的高質量發展。
南方+記者 吳雨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