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7 10:34 來源:中國報道網
(主辦方供圖)
夏至已至,晚稻搶插,新麥忙收,在這田野充滿希望的時節,第35個全國“土地日”如約而至,主題為“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6月25日,廣東省紀念第35個全國土地日主題宣傳活動(下稱“活動”)在廣州圖書館啟幕,通過構建“1+N”立體化活動體系,聚焦耕地保護政策宣傳、工作創新與公眾參與,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耕地保護傳播樣本。
支撐高質量發展
推動“良田比較集中”
土地,關乎國家富強,關乎人民福祉。廣東是全國經濟、人口第一大省,人均耕地面積小,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
近年來,廣東面對土地資源稀缺性與保護耕地緊迫性帶來的嚴峻挑戰,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扎實行動,全面推行“田長制”,創新構建耕地保護“5+1”網格化監督管理機制,建立完善省、市、縣三級耕地保護“三位一體”補償激勵機制,深化耕地占補平衡改革,率先編制實施省級耕地保護專項規劃,劃定164個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區,并積極探索集中連片整治實施路徑,系統性地優化耕地布局、提升耕地質量,通過一系列舉措推動用地監管、標準規范、存量盤活及政策措施的全面升級,推動耕地保護工作不斷取得新實效,連續25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連續4年實現耕地凈增加,以僅占全國1.9%的土地面積,承載起全國8.9%的人口和10.9%的經濟總量,為廣東“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提供強大支撐,更為筑牢國家糧食安全根基貢獻了關鍵力量。
據了解,2024年以來,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實施“百畝方、千畝方、萬畝方”耕地集中連片整治,通過連續開展了兩批耕地集中連片整治試點工作,支持珠海市、中山市、廣州市南沙區、佛山市南海區、河源市東源縣、韶關市南雄市、茂名市高州市、河源市龍川縣和梅州市蕉嶺縣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工作,合力推進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保護,推動“良田比較集中”,為積極探索耕地保護新路子。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胡建斌為活動致辭時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省自然資源廳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認真抓好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工作,全省耕地面積連續4年實現凈增加,“田長制”全面落地實施,率先編制實施省級耕地保護專項規劃,順利通過耕地保護全國“首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實現擴面提質,國家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向全省鋪開,節約集約用地水平保持全國前列,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有力支撐了全省高質量發展。
講好南粵土地故事
致敬耕地守護者
本次活動設置1場全省土地日主會場(廣州)宣傳活動、1場廣東耕地保護全景展,聯動全省地市主場活動,形成全省政策宣導—產業鏈接—全民參與“耕地保護新格局”。
主會場活動期間,土地日相關宣傳視頻——《耕地的賬單》正式發布,該片通過“責任記賬”“盤活精算”“前瞻預算”三幕,系統呈現廣東以“田長制”構建12.01萬名田長守護2872萬畝耕地的責任網絡,通過集中整治將零散耕地整合為連片良田的實踐成效,以及以專項規劃勾勒耕地保護與鄉村振興藍圖的前瞻布局,詮釋廣東在寸土寸金之地實現耕地保護、糧食安全與經濟發展共贏的“精算智慧”,為全國耕地保護提供“廣東方案”。
隨著廣東各地深入推進《廣東省耕地保護專項規劃(2021—2035年)》落地,不少地區關于耕地集中連片整治的探索步伐已經邁出,“林耕置換”“多田套合”“小田變大田”等實施路徑不斷涌現。主會場活動邀請了5位耕地保護一線工作者代表,以訪談+風采展示的形式生動演繹了“我們都是耕地守護者”的精神內核。
南雄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鄧明珠表示,南雄既開展先行建設項目,以項目點來探索新機制、驗證新機制,又在全市范圍內統籌推進補充耕地、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提高“多田套合”率至81.7%。蕉嶺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陳彩琴表示,梅州蕉嶺通過破解耕地碎片化,打造“千畝方”耕地,推動“小田”變“大田”,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15°坡度一筆劃林耕,我們實現了退出8.4萬畝林地換連片耕地,審批流程從3個月縮至7天。”茂名高州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梁海波說。
“廣東作為糧食主銷區,守住耕地紅線就是為國家糧食安全‘扛擔子’‘守底線’”“村民從‘要我保護’到‘我要保護’的轉變令人欣慰,從被動約束轉向主動守護,讓農民成為耕地保護的最大受益者!”耕地保護政策觀察員朱艷紅、盧世強一致認同。
全景展精彩紛呈
沉浸式感受發展新成效
田成方、渠相連、小田變大田,地有人種、田有人管、責有人擔......如今,廣東“良田比較集中、村莊布局優化、產業集聚發展、生態健康優美”的美好圖景正在逐步成為現實。為進一步提升耕地保護公益宣傳的影響力和感染力,6月23日至7月1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在廣州圖書館負一樓展廳推出“廣東耕地保護全景展”,圍繞“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這一全國主題,“一站式”、多主題展示廣東在“百千萬工程”推動下耕地保護的成果與經驗。
全景展通過的形式進行視頻及圖文宣介、實物展示,同時,設置AI數字人互動區、科普互動體驗區等,生動展現廣東省耕地保護成果。在“卓粵·自然”黨建引領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板塊,可以沿著“政策法規長廊”了解國家與廣東的耕地保護歷程及黨建引領耕地保護的長治之路。
在“粵治有方”板塊,圖文并茂展現全省及21個地市的耕地保有量數據、整治碩果以及各地探索的創新樣板案例。“智耕未來”板塊生動展現“田長制一巡一管一服務”等智能系統如何助力耕地質量提升、農業增效和生態保護。“鏡觀耕地”板塊則用鏡頭記錄下廣東各地耕地保護的壯美成果。現場還有趣味互動游戲,巧妙融入耕地保護知識學習。
展廳還特別設置耕地認保的光榮榜及行動專欄,引導觀展人積極加入成為守護南粵沃土的一分子,讓個人行動與筑糧倉之安緊密相連。全景展免費開放,無需提前報名,廣大市民群眾可自行前往觀展。
“小展廳”發揮“大作用”,本次全景展切實助力增強全民耕地保護意識,讓每一寸土地都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沃土,為廣東省的高質量發展、糧食安全保障以及生態環境保護注入強大動力。(陳贊亮)
責任編輯:陳順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