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2 17:44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
近年來,廣州市荔灣區將治理荔灣湖納入綜合整治項目,把荔灣湖水質提升、生態景觀改善與荔灣地域特色、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形成了集園林景觀、體育健身、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健康休閑觀賞景觀新空間,實現“再現西關風貌、打造威尼斯水城般的荔灣水鄉”的美好愿景。2025年3月,荔灣湖被評為廣州市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一、生態環境困境,曾經的“污染之湖”
1958年4月,時任市領導在泮塘主持隆重的挖湖儀式,歷時一年零兩月,靠著鋤頭、鐵鍬、籮筐、擔挑這些原始工具,廣州人完成31萬立方米土方工程,挖成水面面積達17.2萬平方米的荔灣湖,成為當時廣州市向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獻禮的三大市政工程之一,極具嶺南水鄉特色一個綠蔭掩映的親水實景,使這方土地得以與“灣”相隨。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荔灣湖周邊河涌成為“下水道”,菜田荷塘也建起一座座民居和高樓大廈。荔灣湖處于低洼地帶,周邊雨水蓄存到湖中,帶來相當部分的污染;同時,周邊河涌污水溢流進入湖體,湖水一度被判定為劣V類;湖水“營養太豐富”導致發黑發臭,其各項功能也逐漸減弱,湖中的水生生物種類和數量急劇減少,曾經豐富多樣的魚類、貝類等水生動物幾近消失,水生態系統的平衡遭到嚴重破壞。這些問題不僅使荔灣湖的生態服務功能大打折扣,也與廣州這座現代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極不相符。
圖:改造之前的荔灣湖
通過印發實施《荔灣湖“一湖一策”實施方案》等,統籌推進荔灣湖水環境質量改善。一是以荔灣湖為中心區域,對周邊分布的各種酒樓、飲食店及市場等重點排污源頭,進行現狀調查,核實污水排放口或暗渠,然后針對調查結果進行分類整治與技術處理,從源頭上徹底減少了污染物進入荔灣湖。二是基于老城區現狀,因地制宜落實透水磚、下凹式綠地、雨水回收利用罐等“+海綿”措施,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融入流域內公共排水管網完善、排水單元達標建設、合流渠箱清污分流等治水項目。荔灣湖已完成控源截污,近兩年水質進一步提升到Ⅲ類,水體清澈見底,水環境較好。三是以“河長制”為抓手,切實落實河涌日常巡查,改革河長巡河制度,形成四級河長和民間河長、民間小河長工作合力。四是推進荔灣湖流域(含荔灣涌、荔枝灣涌)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完成面積227.29公頃,完成率89.83%;實施荔灣湖流域(含荔灣涌、荔枝灣涌)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工程(上西關涌流域、下西關涌流域和中山八路渠箱流域),項目總投資8.46億元,新建污水管33.78km、雨水管67.41km;以及推動周邊排污口整治、散亂污整治等各項城市水生態環境改善措施。
一是荔灣湖引進“食藻蟲引導的水生態修復”技術,先用“食藻蟲”吃掉湖水中的各種藻類和有機碎屑,迅速提高水體的透明度,再種植恢復水下植物,并投放魚蝦螺貝等水生動物,構建“食藻蟲+自然優選沉水植物+浮葉植物+底棲動物+魚蝦+自然激活的微生物群落”共生系統,讓荔灣湖形成健康、完整的清水生態系統。二是經過幾年的治理,荔灣湖已成為一個具有觀賞游覽兼蓄洪排澇功能的城區淺水湖;即使強降雨,湖內調蓄交換量≥50%時,依靠系統自我恢復,雨后3至7天即可恢復降雨前的清澈度和透明度;荔灣湖水體透明度全年超過1.5米,達到了清澈見底的目標。三是隨著荔灣湖生態環境的提升,河湖岸帶向水域內的水生植物、動物均得到有效保護,荔灣湖公園內共記錄到維管束植物67科112屬131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14目41科64種;在珍稀瀕危重點保護物種方面,共記錄到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種,廣東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種,均為鳥類;荔灣湖公園樹木蔥郁,招引60余種鳥類及大量遷徙候鳥在此棲息、覓食、繁殖,現已成為鬧市中的“小鳥天堂”,生態本底條件優越,生物資源豐富。
圖:治理后的荔灣湖一角
一是堅持系統治理,通過優化荔灣湖、荔枝灣涌、駟馬涌、珠江西航道的水系連通格局,制定湖-涌-珠江泵站與閘門間的科學調度方法,合理分配泵站、閘門的啟閉時間,在實現荔灣湖流域內水資源良性循環的同時,有效減少洪澇災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和財產損失。二是荔灣湖設置翻板閘與荔枝灣涌相連,荔枝灣涌出口通過閘門與珠江相連;通過泵站與閘門的科學調度與管理,充分發揮各級泵站與已建閘門的獨特效能與優勢,協調資源配置,有效減少了污染物排放,保障流域內水環境質量。三是荔灣湖基于科學的水系連通體系串出靈秀水美新畫卷,水系通了、內澇緩解了、水清了、生態美了,極大提升當地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洪澇防御能力與水環境質量的雙提升。
圖:荔灣湖現狀
一是荔灣湖流域以文化為線索,引進廣彩、廣繡、牙雕、醒獅等嶺南文化氣息濃郁的非遺大師工作室,打造廣州首個非遺街區,以“繡花”功夫留住老城韻味,重拾千年文化名片。流域內創建首個省級粵劇粵曲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老技藝也在這里找到新的發展;建設粵劇藝術博物館,保護和傳承廣東省唯一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藝術,藏品數量5086件/套。二是傳承創新交織,將文化元素融進自然景觀,將人的活力引導到水邊,實現人與水的互動,使濱水岸線成為文化展示與市民健康生活的景觀廊道,形成獨特的歷史文化碧道。三是在傳承嶺南文化元素、發揚傳統手工藝的同時,導入現代文化創意元素,讓文化、文物活起來。結合地域和文化特色,在荔灣湖公園開展“生態環境小小科普講解員”等形式多樣的生態科普教育活動。四是串聯搭建荔灣湖流域水文化宣傳平臺,結合荔灣湖地域和文化特色,成功舉辦“荔枝灣·新西關”民俗文化系列活動,文化產業也成為荔灣區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帶動各項產業的蓬勃發展,成為“老城市新活力”的典范。
荔灣湖流域一灣清水帶旺兩岸,讓生態好水成為帶動經濟發展“活水”。一是通過對荔灣湖公園及周邊西關古玩城、荔灣涌、駟馬涌、文塔、西關大屋社區等區域進行綜合整治和升級改造,建成荔枝灣文化休閑區,永慶坊獲評國家4A級旅游休閑街區、省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文化強省建設示范案例(區)。二是荔灣湖流域的濱水文旅,白天與黑夜交替,點亮夜經濟新密碼,吸引年輕消費群體,形成了活力十足的消費供給循環圈,打造國家級夜間文旅休閑名片。三是荔灣湖流域通過打造“白+黑”全時、全齡新經濟地標,逐步形成以地域文化特色業態為核心競爭力的文化旅游區。
圖:荔灣湖的灣畔夜市
?。◤V州市生態環境局荔灣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