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16:41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
全國凈灘公益活動自2017年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9屆,足跡遍布40余座沿海城市,累計有千余家單位,十萬余名志愿者參加,是群眾基礎最為廣泛的海洋保護公益品牌活動之一。
9月13日,以“清塑護岸,守護蔚藍”為主題的第九屆全國凈灘公益活動廣州分會場在番禺區海鷗島啟動。廣州分會場活動由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合主辦,廣州市海洋雙碳研究會、自然資源部南海海域海島中心共同承辦,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番禺分局、廣州海警局番禺工作站等多家單位協辦支持。
本次活動立足本地、協同港澳,創新推出“穗港澳三地凈灘+海洋廢塑料回收再生+科普宣傳”系列活動,廣泛動員社會各界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增強海洋生態保護意識,為即將到來的十五運會增添綠能,為守護蔚藍大海、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點滴力量。
多方聚力,凈灘護岸
13日上午,政府部門、廣州市環保社會組織及志愿者代表近200人出席啟動儀式,共同見證這一場跨越穗港澳的海洋公益行動拉開帷幕。
圖1.啟動儀式剪影
儀式現場,主辦單位嘉賓為番禺雛鷹服務隊、廣州小草公益志愿服務隊、廣州彩虹橋志愿服務隊等志愿者隊伍代表授旗,呼吁市民群眾從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做好垃圾分類等小事做起,共同守護蔚藍海岸。
圖2.授旗儀式合影
儀式結束后,志愿者們前往凈灘行動點——海鷗島紅樹林海岸升級改造與生態修復項目沿岸,這片2.4公里長的濱海步道過去曾是荒蕪灘涂,經整治修復后已蛻變為生態綠洲,島內紅樹林濕地公園入選2024年省級重要濕地名錄。志愿者們分組行動,手持長鉗、編織袋,細致清理、分類撿拾垃圾,交由工作人員稱重、記錄,進行回收再生。截至當天12時,清理垃圾共計超過300公斤。廣州市海洋雙碳研究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活動延續往屆活動的成熟經驗,將聯合港澳環保機構于9-10月在港澳兩地分別開展一次凈灘行動。
圖3.凈灘行動剪影
圖4.工作人員分揀垃圾回收
“塑”造美麗,助力減塑降碳
現場回收的塑料垃圾,將送往專業機構進行清洗、消毒、造粒等多道工序處理,轉化為安全合格的原材料,用于制作各類文創產品。將海洋垃圾再生為文創產品的原材料,讓“無廢”理念從抽象概念,轉化為大眾可觸可感的具象載體,不僅能減少塑料污染,還能讓公眾直觀感受海洋垃圾“變廢為寶”的過程,有利于推動綠色生活方式的普及。部分PET可回收塑料還可用于制作吉祥物擺件、絲巾、扇子等環保文創產品,將在后續海洋科普活動中免費發放,進一步擴大海洋生態保護宣傳覆蓋面。
圖5.海洋廢棄塑料制作的文創產品圖
守護蔚藍,番禺在行動
作為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的創新實踐者,近年來,廣州系統性開展近海生態岸線治理、濱海濕地生態修復、紅樹林營建等工程,截至2024年底,已完成紅樹林營造64.56公頃、修復167.6公頃,圓滿完成“十四五”海洋生態保護修復任務,“珠江三角洲河口海洋生態修復示范”項目獲批納入聯合國“海洋十年”項目。
番禺區積極響應,協同推進海洋生態修復與近岸海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海洋保護工作責任體系,建立聯席會議輪值制度,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凝聚工作合力;完成番禺區海鷗島紅樹林海岸升級改造與生態修復項目并強化常態化管護,開展日常海上巡查,利用智慧海防系統,不定時對運砂船停泊點、海洋工程施工點等場所進行視頻監控,對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圖6.志愿者與撿拾的海洋垃圾合影
接下來,番禺區將持續推進海洋生態保護工作,創新海洋生態環保宣教方式,進一步提升公眾海洋環保意識和積極性,倡導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為迎接十五運擦亮綠色底色,為粵港澳大灣區繪就美麗濱海畫卷貢獻更大力量。
(廣州市海洋雙碳研究會、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番禺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