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5 14:11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
晨曦中的增江碧波蕩漾,白鷺翩躚,蜿蜒的碧道上游人悠閑漫步,這幅水清岸綠的美景,正是增城區高位推動水環境治理的最佳體現。
河湖之美承載著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殷切期盼。近年來,增城區委、區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發揮區環委辦統籌協調作用,建立多部門協同機制,以敢啃“硬骨頭”的精神,動真碰硬開展攻堅行動,持續筑牢水環境品質提升根基。
一、高位推動,完善治水制度體系
增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水環境治理工作,建立健全“雙總河長制”組織體系,由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共同負責,區級河長牽頭解決河湖重大問題。創新推行“河長+林長+檢察長”機制,并率先將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納入區級河長隊伍,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審判職能在河湖管理保護中的重要作用。印發《增城區水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工作機制(試行)》等文件,統籌生態環境、水務、河長辦、農業農村等涉水部門,協同開展入河排污口、河面垃圾、水產養殖等綜合整治,為水環境治理奠定制度根基。
二、 精準排查,筑牢水質監測根基
增城區通過全方位排查監測,精準掌握水環境狀況。全區布設229個監測斷面,實現鎮街全覆蓋監測。采用“半年全覆蓋+月度重點滾動”雙軌排查模式,每半年對278條河涌進行全面排查,每月更新水質不達標河涌清單,組織7個涉水部門深入一線排查。通過“在線+手工+快檢”三種監測方式結合,近一年來共配置1.5萬份快檢試劑,大幅提升了水質問題現場識別效率,為科學治水提供堅實數據支撐。
三、工程引領,提升河湖生態功能
增城區通過實施一系列河道綜合提升工程,系統恢復和增強河湖生態功能。近兩年來,以西福河河道為試點,結合中小河流治理,開展干流整治工作,謀劃堤防達標加固工程8宗,總投資約37.4億元,整治河道長度合計34.2公里。在推進工程整治的同時,同步完成涉水問題處置、修復水域岸線生態,確保行洪安全,實現岸線整治與復綠、水域空間恢復等,進一步打造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幸福河湖。
四、智慧賦能,強化污染源頭管控
將河湖“清四亂”行動融入日常監管,充分運用科技手段提高治理精準性。深化“天上看+地上查”機制,通過遙感監測、無人機航拍等技術手段開展問題排查,精確鎖定重點區域和污染因子。對新增涉水違建堅持“零容忍”,完善線索發現、查處和整改機制;對存量問題建立臺賬,分類制定拆除、遷建方案。2025年以來,全區累計開展現場復核和排查轄區內河湖“四亂”問題400余個,累計完成清理整治和銷號的各類河湖“四亂”問題86宗,清理各類片林24.83萬平方米、樹木約9.73萬棵,顯著提升了河道防洪能力和河湖庫面貌。
治水為民,功在長遠。增城以水為筆,繪就了清波映城的生態畫卷,書寫了人水和諧的幸福篇章,不僅為“美麗全運”提供了堅實的水生態保障,更以優質的水環境彰顯了綠色全運的理念,為“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寫下生動注腳。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增城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