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15:08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
在第三個全國生態日前夕,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際,海珠區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生態環保宣傳活動,唱響建設美麗中國主旋律,弘揚綠色生活新風尚。
集中學習,回顧初心使命扛牢政治責任
8月15日,廣州市生態環境局海珠分局召開黨組(擴大)會議,組織科級以上干部集中學習《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規定(試行)》,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再學習、再對標,對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海珠再部署、再出發。
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以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會議強調,當前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時期。要深刻把握新形勢、新任務,認真領會新政策、新要求,積極推動“兩山”理念在海珠落地見效,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加強對所轄領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組織和統籌協調,推動各部門、各街道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要對照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全力攻堅;加強生態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筑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提高群眾基于良好生態環境的幸福感。
此外,海珠分局還在辦公樓大堂展播全國生態日宣傳海報。組織干部職工觀看了央視拍攝的專題片《生態中國》,全景展現廣東乃至全國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化觀的美麗畫卷,掀起了學習、傳播、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熱潮。
濕地蝶變,海珠湖畔“兩山”回響悠長
8月14日,央視焦點訪談到訪廣州市,報道了海珠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美麗城市,推動“兩山”轉化,增進民生福祉的實踐經驗。
位于廣州市中心的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占地16000多畝,距離廣州地標廣州塔僅3公里,是少有的位于特大城市中心的大型濕地公園。如今,每天都有很多市民來這里休閑鍛煉,生機勃勃的海珠濕地成為了廣州2000多萬居民共享的“城市中央會客廳”。
這是一項來之不易的生態福利,這個空氣清新、綠意盎然的濕地公園原是萬畝果園,10多年前因為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不斷被蠶食和污染,也曾污水橫流、慘不忍睹。盡管如此,這塊位于城市中央的龐大地塊仍是個寸土寸金的寶地。若用于做經濟或房地產可得千億。是恢復濕地,還是蓋房子?要生態,還是要GDP?廣州市選擇了前者,將萬畝果園集體土地征收為國有,通過立法確保萬畝果園用地作為永久生態用地予以保護。經過10多年的生態修復和精心保護,如今,海珠濕地的空氣、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記錄的植物從294種增加到了835種,昆蟲從42種提升到了903種,鳥類也從72種增加到了202種,其中不乏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近日,“羊城八景”名單揭曉,海珠濕地成功入選新羊城八景之“塔映花城”,海珠濕地已成為新時代廣州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麗名片。
科技賦能,志愿巡護散播生態文明火種
組織公眾開展生態環保志愿服務是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載體。8月6日-12日,海珠區水務局、共青團區委、海珠區河長辦、海珠區公共給排水設施監督所、海珠區應急管理局、廣州市生態環境局海珠分局、海珠區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和區青志協聯合舉辦“青春巡河記”河小青“藍色星球守護者”夏令營。
70余名青少年志愿者以科技為漿,以文化為帆,開展生態巡護行動。青少年志愿者們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操作無人機,對海珠區河道開展“足不出戶”的沉浸式巡護。無人機掠過廣闊河面,從空中俯瞰,高清鏡頭實時捕捉著岸線細微變化。在“天眼”的掃描下清晰呈現,熱成像技術如無形利劍,精準探測水下潛在的異常溫度,為追蹤異常暗流、精準發現污染提供關鍵線索。廣州生態環境局海珠分局的監測技術人員為青少年志愿者們演示了水樣采集和水質快速檢測,講解了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標的意義,解析溶解氧含量、水體透明度檢測的原理及方法。志愿者們還通過參與“水韻工坊”,了解千年水利奇跡都江堰,探析“飛沙堰”“寶瓶口”的科學原理,動手體驗“分水魚嘴”模型制作。古人“乘勢利導、因時制宜”的治水智慧,深深啟迪著青少年志愿者對當代水環境保護的思考。在水上居民文化館,志愿者們聆聽婉轉悠揚的疍家“咸水歌”,了解廣州水上歷史人文知識和海珠獨特的水文化根脈,更強化了守護江河的歷史自覺與時代擔當。
海珠濕地每日組織不同主題的奇幻生態課堂,志愿者帶著孩子們踩過濕潤的泥土,用放大鏡追蹤瓢蟲爬行軌跡,在果林里破解生物密碼,通過活動讓青少年近距離接觸自然,填補了城市少年、兒童系統認識身邊生物的空白,讓他們了解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學會以科學態度看待生物,理解其生態價值,培養青少年兒童對自然的熱愛與理解,重塑城市兒童與自然的關系。
街道創新,環保宣傳行動豐富多彩
7-8月期間,海珠區各街道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創新形式的環保宣傳行動,將生態文明理念傳遞到轄區的每一個角落。
江南中街杏園社區組織居民開展樹木撫育管護活動。活動現場,參與者揮動鐵鍬,為年初栽種的樹苗培土,仔細清理樹坑周邊的雜草,以實際行動悉心呵護每一株新綠。通過這樣的活動,居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愛護樹木的重要性,增強了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濱江街、海幢街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現場演示和互動游戲等形式,深化生活垃圾分類理念,倡導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工作人員耐心地向轄區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的方法和重要意義,引導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推動垃圾分類工作走深走實,為改善社區環境、建設美麗海珠貢獻力量。
各種形式“進校園、進社區、進單位”系列活動持續開展,不斷拓展宣傳覆蓋面,有效提升了海珠區公眾的生態文明素養,助力構建綠色文明城市。
全國生態日不僅是一個深化生態文明理念大眾化傳播,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的重要環保節日,更是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自覺的行動日。海珠區通過開展多元化的實踐與宣傳,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展現了守護綠水青山的決心與行動力。未來,海珠區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推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海珠。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海珠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