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5 15:50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
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完善基層綜合執法機制,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荔灣分局積極探索創新,于2024年10月推行“局隊站合一”工作模式。該模式以“黨建引領、業務聯動、應急協同、考核激勵、責任約束”為核心,整合27項生態環境業務,構建“1+3”矩陣體系,推動監管、執法、監測三方聯動。經過半年實踐,在黨建融合、業務協同、監管效能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注入新動能。
一、黨建引領,全局協同格局初現
以“黨建紅”引領“生態綠”,推動“局隊站合一”理念入腦入心。各支部聚焦主責主業,加強黨建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一支部聯合珠江實業等企事業單位開展黨建活動,助力聚龍灣美麗單元建設;二支部聚焦老城區煙油、噪聲擾民問題,科技賦能用心破解民生難題;三支部開展跨區合作,組建生態環境監測先鋒聯隊,為區域生態環境管理和決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撐服務。通過基層黨建與業務工作同頻共振、同向發力,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全局上下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科室間協調聯動更加高效順暢,逐步構建起“思想統一、謀劃全面、執行有力”的全新工作格局。
二、業務聯動,治理能力提質增效
創新構建“三位一體”協同治理機制,推動生態環境治理提質增效。一是建立聯席會議和“重難熱”攻關機制,實現監管、執法、監測三方常態化協同,合力破解區域環境監管重點、難點及信訪熱點問題;二是實施新入職監測人員輪訓機制,通過為期三個月的執法一線實訓跟班,促進監測業務與執法實踐深度融合;三是完善“統一領導、協同聯動、專業互補”協作機制,監管、執法、監測緊密協作,高效推進各項工作精準落實。在打擊機動車排放檢測機構弄虛作假違法行為專項行動中,執法與監測協同聯動成效顯著,依法查處4家違規機構,形成有效震懾,切實保障了環境安全和公眾權益。
三、科技賦能,執法效能全面升級
積極借助信息化平臺,構建“技術監管+數據共享”的智慧監管體系,通過多種技術手段和高科技裝備應用,提高環境監管精細化、科學化水平。一是綜合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監管效率。借助污染源自動監控、VOCs、油煙在線監測等技術平臺,實現對300余家企業的非現場監管,問題發現及時率和準確度顯著提升。二是加強高科技裝備應用,提高監管精準度。堅持裝備共享共用,加快推進執法裝備標準化建設,在配齊執法標配裝備基礎上,結合監管需求采購探暗管探測儀、便攜式油煙監測儀等高科技裝備,環境監管精準化水平不斷提升。三是以監測數據支撐決策,形成閉環管理模式。監測站全面應用LIMS系統,實現水、氣、聲等監測數據實時采集、分析與傳輸,執法、監管科室通過OA辦公系統即時獲取監測報告,形成“監測數據支撐精準治污決策、執法應用反饋監測需求”的閉環管理模式。
四、優化服務,營商環境持續向好
深化“放管服”改革,創新“柔性執法+精準服務”模式。依托“雙隨機、一公開”聯合市場監管、應急等四部門推進涉企“綜合查一次”,落實入企檢查通知書、“亮碼入企”等制度,優化非現場監管方式,實現對企業“無事不擾”與“有效監管”有機統一,讓企業對涉企行政執法規范化工作可感可及。推進包容審慎監管,落實執法“觀察期”制度。2025年以來,對9宗輕微環境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處罰,免罰金額60.5萬元。探索“預約式”執法服務,整合各方骨干力量為企業上門提供“一站式體檢”,精準幫扶企業綠色高效發展,獲企業高度評價。通過“執法有力度、服務有溫度”的實踐,實現監管效能與企業滿意度“雙提升”。
五、固本強基,隊伍建設穩步提升
以打造高素質執法隊伍為目標,實施“能力提升+廉政建設”雙工程。通過“周五大講堂”、崗位輪崗、跨職能培訓等機制,培養“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一人獲評省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表現突出個人。同時,優化專業技術干部晉升機制,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實現隊伍業務能力與廉政意識“雙強化”,為生態環境治理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下一步,荔灣分局將以“局隊站合一”模式為抓手,進一步深化科技賦能與制度創新,持續推進“全要素聯動、全流程貫通、全方位服務”生態環境治理新格局建設,為推動荔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堅實的生態保障。
圖 1 監管、執法、監測三方緊密協作合力攻堅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荔灣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