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16:35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是古人對生物多樣性的生動描述,歷經千載仍熠熠生輝。如今,番禺區正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決策部署,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為廣州市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增添亮色,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勃勃生機點綴的綠水青山、鳥語花香作伴的藍天白云。
一、規劃先行,貫徹落實制度保障
番禺區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內容納入《廣州市番禺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并在生態環境保護、國土空間、防洪(潮)排澇等規劃中進一步體現,明確未來一段時期的生態建設工作。以濕地保護為例,番禺區于2024年10月印發《番禺區紅樹林濕地保護專項規劃》。海鷗島紅樹林濕地公園成功列入2024年廣東省省級重要濕地名錄。
完善野生動植物保護機制,印發《關于切實加強水生野生動物放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野生動物資料檔案,不斷更新完善《番禺區植物名錄(國家重點保護)》《番禺區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開展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完成《番禺區陸生野生動物調查總結》《番禺區陸生野生動物調查報告》《廣州市番禺區植物多樣性調查報告》等調查資料,進一步摸清生物多樣性資源家底。
二、夯實基礎,保護棲息地及物種
番禺區積極維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劃定9個自然保護地并積極推進自然保護地勘界立標工作。為全區748株古樹按“一樹一策”建立檔案并落實古樹名木的避讓和保護措施。監測全區魚塘及周邊環境水質,完成7條河流和1個水庫的健康評價。修復海洋生態,實施番禺區海鷗島紅樹林海岸升級改造與生態修復項目,修復海岸線3.91公里,新種植紅樹林6.4公頃,修復紅樹林6.7公頃。開展“靖海2024”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執法行動,強化陸源入海污染物排放、海砂開采、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等監督檢查。保護海灣環境,清運海漂垃圾約3350噸。
著力保護物種資源,維護物種多樣性。以大夫山榕樹公園為核心,打造華南國家植物園南部遷地保護示范區,成立廣州國際榕屬研究中心,新植北碚榕、雞嗉子榕、水同木等榕屬植物2800株,園內榕屬植物增至108種(含品種)。強化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增加鰻魚、麻蝦、黃鰭鯛等名優品種投放,嚴格落實休漁期內捕撈漁船全部回到港口停靠,做到“船回港、人上岸、網入庫”。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治,編制完成《番禺區林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技術報告》《番禺區林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總結報告》,掌握生物危害信息,并及時采取控制、評估、消除、生態修復等措施。
三、公眾參與,宣教結合更顯成效
番禺區強化野生動物救護,2024年共核查處理來自信訪投訴、12345熱線、110報警臺、市公安局森林分局等轉辦的陸生野生動物類救助信息390宗,接收救助野生動物271只(條),均送往市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救護或者依法放歸野外。
開展豐富多彩宣傳活動。舉辦“6·5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暨“美麗山水花城 你我共建共享”社會宣傳活動,號召全體市民朋友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番禺。指導舉辦廣州大學城“環保之星-無廢城市”創新挑戰賽,激發學生們對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關注和熱情。依托長隆野生動物世界作為世界最大野生動物活體資源庫和“首批國家林草科普基地”優勢,全年為超500萬游客提供自然教育活動。積極開展林區禁種鏟毒、野生動物保護、有害生物防治、林地林木保護等宣傳工作,普及野生動物放生管理知識,提高社會公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守法意識,營造良好輿論宣傳氛圍。
四、環境秀美,共建共享美麗番禺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生物繁衍棲息的天堂,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4年,番禺區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交出亮眼答卷。全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16,同比改善6.0%,全市排名第6;AQI優良天數比例90.2%,同比增加3.1個百分點,6項污染物指標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其中PM2.5、PM10和NO2濃度同比分別下降4.5%、9.5%和3.3%。地表水水質指數3.68,同比改善6.6%,全市排名第4;大龍涌口、官坦、蓮花山、墩頭基國考斷面水質分別為Ⅱ類、Ⅱ類、Ⅱ類、Ⅲ類,均達到考核目標,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為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
邁入“十四五”收官之年,番禺區將繼續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完善工作協調機制,維護生態安全,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番禺!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番禺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