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8月01日 10:03: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
?
??? 赤峰水污染導致市民就醫人數不斷增加。據赤峰市衛生局提供的消息,截至7月30日下午,赤峰市新城區自來水污染已致4020人門診就醫,88人住院治療,其中治愈出院15人,門診治愈1833人。這大概是最近一段時期以來,由城市供水引發的最嚴重的一起公共衛生事件。
????一場暴雨過后,數千市民集體嘔吐、腹瀉,城市生活對自然天象的此種“反響”方式讓人驚異。那么,兩者之間不可思議的聯系又是如何發生的呢?據當地初步調查顯示,向新城區供水的九龍供水公司有一個水源井設在民俗園里,附近100米處就有一個污水處理泵站,兩者處在同一個水平面上。7月23日的那場強降雨,打通了污水泵站和飲用水源井之間原本并不牢固的區隔,致使大量有害污水通過自來水管流進了市民的家里。
????更難以想象的是,九龍供水公司在接到大量市民電話反映之后,仍然表示自己的水質沒有問題。直到自來水被污染的第三天,才向市民發布通告并關閘停水。
????這個初步結論看起來很平常,但它卻暴露出城市供水安全在特定情形下的脆弱性。
????幾年前,國家開始推動市政公用事業改革,許多中小城市的自來水開始面向民間資本或外資開放。為赤峰新城區供水的九龍公司就是一家帶有民營背景的企業。九龍公司之所以出現水事故,一方面與該公司的水源井遭遇暴雨襲擊有關,但另一方面,這家公司在水務方面的經驗欠缺和管理疏漏也是致命傷。首先是在建設中,對水源井與污水泵站之間的串通危險缺乏預見性。其次,在出現意外情況時,公司內部顯然缺乏及時有效的處置措施。更重要的是,該企業在面臨市民生命安全和公司經營利益的重大矛盾時,竟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拖延三天才發出通告,讓更多的市民遭受了痛苦與損失。
????但在企業過失的“顯象”背后,卻是政府管理功能缺失的嚴重隱患。市政公用事業改革的目的,既是為了消除該領域的行政壟斷,也是要以市場機制改變傳統模式下的市政惰性,其附加效應是減輕了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但這并不意味著,地方政府可以放棄和放松對公用事業的監管責任。赤峰新城區水質不佳,市民早有反映,但當地政府顯然沒太當一回事。水污染發生之后,數千市民紛紛腹瀉、嘔吐、發燒,按說當地衛生部門應該緊急動員起來、查找原因才對,但直到供水公司出面“自首”,當地政府才了解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這說明,當地建設部門對民營自來水企業完全持一種放任態度。地方政府對公用事業尤其是水業監管的缺失,才是赤峰水污染事件的罪魁禍首。
????質疑市政公用事業改革的正當性和進步性,顯然是沒有意義的。但必須指出的是,發生在赤峰的自來水污染事件,其實是給所有已經或正在推行改革的城市敲了一記警鐘。一個多月前,湖北南漳縣在一場暴雨過后,也曾出現過自來水管流出黑泥漿事件,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還專門就此做過報道。但也許是因為南漳地方太小,黑泥漿也沒有導致千人就醫的嚴重后果,因此社會對居民飲水安全還沒有產生足夠的警惕。赤峰水污染卻告訴人們,如果我們在城市水務改革中拖有欠賬,如果地方政府以改革的名義推卸了監管責任,老百姓早晚會為此付出慘痛代價。
????赤峰市在處理此次水污染事件時,不僅要做好治療、安撫和賠償工作,還應該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的責任。更應該檢視和反思的是,九龍公司是否具備經營自來水業務的資質?該公司當初獲得新城區自來水經營許可是否經過了正當的程序?只有查清了這些問題,當地群眾才可能感到安心。
????一場暴雨導致了水污染,但從另一個方面看,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據報道,當地政府正在做的幾件事中,就包括由建委抓緊實施供水管線改造,讓新城區的居民喝上老城區的清潔自來水。假如不是那么多人生病了,這樣的好夢恐怕不知什么時候才能成真。(評論員 蔡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