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我們的海洋家園 訪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祝光耀
2006-10-19
有句歌詞唱道:“我愛這藍色的海洋。”但在我國近海一些地區,有的海水是黃色的,有的是灰色的,有的更是變成黑色。陸源污染已成為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
10月16日至10月20日,“保護海洋環境免受陸源污染全球行動計劃(GPA)第二次政府間審查會”在北京召開。作為GPA成員國之一,中國的海洋環境狀況如何,在海洋環境保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保護海洋環境免受陸源污染國家行動計劃(NPA)有何進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祝光耀。
四大海域近岸水質均有好轉
2005年,黃海、南海水質總體較好,渤海水質一般,東海水質較差
問:我國擁有較為豐富的海洋資源,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污染對海洋的影響日益嚴重,請介紹一下目前我國海洋的整體環境狀況。
答:我國擁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陸海岸線和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海洋環境的有效保護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中國政府歷來都高度重視海洋環境保護工作,近年來,出現了各方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海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不斷完善,公眾的海洋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高。
2005年,全國大部分近岸海域水質良好,但局部海域污染嚴重。遠海海域水質保持良好狀況。近岸海域一、二類海水比例占67.2%,與上年相比上升17.6個百分點;四類、劣四類海水占23.9%,下降11.1個百分點。四大海區近岸海域水質相比,黃海和南海水質總體上較好,渤海水質一般,東海水質較差,與上年相比,四大海域近岸海水水質均有不同程度好轉。
去年,海洋災害赤潮得到初步控制,全海域共發現赤潮82次,較上年減少約15%。而污染事故時有發生,據統計,2005年度我國沿海共發生各類船舶污染事故115起,此外,2005年全國共發生海洋漁業水域污染事故91次。
陸域活動是海洋污染的主因
全國約60%的廢水排入海洋,沿海有直排入海污染源排污口643個
問:對海洋環境造成影響的因素有哪些?
答:雖然不能說人類所有陸地活動都會對海洋環境造成影響,但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還是陸域活動,其中城市污染物排放入海、沿海地區的污染物直排口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最為嚴重。
據統計,2005年全國陸源排海污水總量317億噸,即全國約60%的廢水排入海洋。其中沿海地市級、縣(市)級行政區全年污水排放量116億立方米,沿海53個地級市垃圾清運量3543萬噸。除沿海城市外,內陸城市排放的污染物也有相當一部分經由入海河流排入海洋。
同時,根據2004年全國沿海地區入海污染物直排口和環境管理情況的調查我國沿海共有直排入海污染源排污口643個。2004年直排入海口共排入海域224億噸污水。
此外,海洋交通運輸也造成了一定的海洋環境污染,船舶排放的污染物、船廠船塢污染物、海上溢油事故是重要的污染源。海水養殖污染,海洋傾廢與海上油田排污,海岸帶土地資源開發活動等也對海洋環境造成了影響。
十部門聯手保護海洋環境
中國政府正在組織編制“中國保護海洋免受陸源污染國家行動計劃”
問:請介紹一下中國執行GPA協定的情況。
答:在全球行動層面上,中國是參加GPA協定的成員國之一。在區域海行動層面上,中國是西北太平洋行動計劃和東亞海協作體行動計劃兩個區域海行動計劃的成員國。在國家行動層面上,中國政府正在組織編制“中國保護海洋免受陸源污染國家行動計劃(簡稱中國NPA)”,以指導和推動全國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
中國政府在2006年發布的“中國的環境保護”白皮書中指出,中國強調合理開發和保護海洋資源,防止海洋污染和生態破壞,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一系列的政策法規表明,中國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的原則,各部門和各級政府均執行相應的規劃和行動計劃,其基本原則與GPA倡導的“從山頂到海洋”的海洋環境保護理念一致。
按照中國政府的職能設置,與GPA工作相關部門包括:國家環保總局、國土資源部、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旅游局、國家海洋局、中國人民解放軍環保綠化委員會等部門。
中國NPA的地理范圍目前僅涉及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等11個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
問:我們已經采取了哪些有針對性的措施?
答:控制了污染源,對海洋環境的改善就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國對海洋環境保護工作非常重視,如對工業污染源實行達標控制,全面開展排污申報登記工作;建立動態申報登記數據庫,建設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加強對重點污染源的監督核查;積極穩妥地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等等。
通過各種措施的實施,統計顯示,2005年全國入海工業廢水排放量243.1億噸,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1.2%,與2001相比,工業廢水排放量增加了21.2%,達標率提高了5.6個百分點。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