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總局污控副司長:環境優化 則經濟增長?
?
?2006年08月09日09:01?
?
?
????? 環境如水,發展似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長期以來,老工業基地一直處在要發展經濟就勢必加劇環境污染,要保護環境就勢必減緩經濟發展的兩難境地。破解這一難題必須重新優化調整傳統的城市生產力空間布局,提高工業集中度,擴大環境容量,為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創造基礎條件。
曾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全球十大重污染城市“黑名單”的沈陽市,2001年起,以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為載體,堅持環境整治與生態建設雙管齊下,采取綜合手段突破老工業基地的環境難題。從渾河治污入手,堅持水系綜合整治與擴大水面并舉,恢復功能與增加景觀并重,大力實施“一河、兩環、九湖、十二渠”水系建設工程,通過對污染源和相關設施的調查與控制,結合支流河的治理,削減向渾河的排污負荷和人為破壞行為,實施排水惡臭控制、底泥控制、河道局部疏浚、水生植物、景觀濕地和污水處理等系列工程,經過3年努力,不但徹底解決了渾河惡臭污染問題,同時還把整個城市水系由原來污濁惡臭、河水斷流、水生物瀕于滅絕,沿岸垃圾遍地,土地裸露的狀況,變成今日河水碧波蕩漾、沿岸綠樹成蔭的生態長廊。
渾河的整治與開發,是沈陽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交接線。抓住這條線,也就抓住了城市的魂。
如今,渾河已成為沈陽最重要的生態景觀帶、水源補給帶和經濟帶、文化旅游帶、人文親水帶。渾河沿岸成了人們爭先安家的理想之所在,這里的住宅用地比3年前增長了3.5倍。這只是沈陽環境改變的一部分。環境的改變使沈陽成為宜居城市,平均土地價格比3年前增長52%。
重視環保,不僅為沈陽換來良好的生態環境,更增強了城市綜合競爭力,使沈陽躋身全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行列,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成功舉辦,更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逐步變為現實。
沈陽的經驗啟示我們,環境不是振興的后續產品,而是振興的前提條件;不是發展的額外點綴,而是發展的基礎平臺。城市要振興,首先看環境,有了青山綠水的好環境,才會有經濟發展的好前景。(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長 趙華林)
?
???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