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放煙花爆竹——環保與文化的沖突
?
史春? 2006年01月24日07:30
?
?
?
我國傳統節日春節將至,對煙花爆竹是禁、還是開禁的話題再次被提起,其中主要話題之一是環保與文化的沖突。主張可以燃放煙花爆竹的主要理由說這是傳統文化;反對燃放煙花爆竹的,除了燃放煙花爆竹易引起火災,造成人身傷亡事故和財產損失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燃放煙花爆竹會帶來嚴重污染。
據考證,我國燃放煙花爆竹的歷史已有二千多年。“爆竹聲中一歲除”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習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喜慶日子,特別是春節期間,人們為了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從初一到十五,更是大量的燃放煙花爆竹。
說起煙花爆竹污染,不能不先說一下火藥。因為,爆竹的主要成份是黑火藥,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火藥的成份主要是硝酸鉀、硫磺和木炭,有的還含有氯酸鉀。制作電光炮、煙花炮、彩色焰火時,還要加入鎂粉、鐵粉、鋁粉、銻粉及無機鹽。加入鍶鹽火焰呈紅色、鋇鹽火焰呈綠色、鈉鹽火焰呈黃色。鞭炮為什么會爆炸呢?當煙花爆竹點燃時,木炭粉、硫磺粉、金屬粉末等在氧化劑的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迅速燃燒,產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氣體及金屬氧化物的粉塵,瞬時產生的大量氣體,伴隨著大量光和熱,沖破炮紙的包裹,引起鞭炮的爆炸。
先說燃放煙花爆竹產生的大氣污染。有人戲稱燃放煙花爆竹產生的硝煙為“年味”。剛才介紹了燃放煙花爆竹會產生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氣體,這些有毒有害氣體是無形的“殺手”。當硝煙彌漫時,這些氣體對我們的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損害作用,對眼睛也有刺激作用。有的則會對一些疾病的發生或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據阜陽市環境監測站空氣自動站監測,春節大量燃放鞭炮時,阜陽市空氣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濃度明顯增高,空氣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都超出國家規定的標準。這些污染物的超標就意味著大氣環境受到了污染,而這些增加的污染物對身體健康也同樣存在著危害。
再說噪聲污染。除夕之夜燃放煙花爆竹產生的爆炸聲連綿不斷,如雷貫耳,吵的人年三十之夜往往難以入眠,多年來,這在我國似乎已成為慣例。據環保部門對武漢、上海、北京等10大城市春節期間的鞭炮污染情況進行監測,發現燃放鞭炮地區的噪聲高達135分貝,遠遠超過人的聽覺范圍和耐受限度。據北京市環保監測部門監測數據可知,在1994年北京市采取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措施前,除夕夜噪聲瞬時最大值可達102.5至125分貝,嚴重超過夜間45分貝的國家噪聲標準。禁放后對城近郊8個區縣除夕夜噪聲監測結果可知,噪聲污染有明顯下降。據了解,在夜間人們所能接受的噪音不得超過45分貝,也就相當于蛙鳴聲。而高強度的噪音對患有腦血管、心臟病等疾病的病人來說的危害十分嚴重。而噪音每增加一分貝,高血壓發病率相應增加。春節期間,高強度、高密度、常時間的噪音對健康的不利影響就可想而知。據報道,我國幾乎每年都有因放鞭炮,造成聽力受到嚴重損傷、爆炸性耳聾、聽覺遲鈍的事例。
燃放煙花爆竹還產生固體廢棄物污染。據向阜陽市環境衛生部門了解,春節放鞭炮后,垃圾量會成倍增加,加重了節日期間環衛工人的負擔。滿地紙屑、煙塵,嚴重影響了環境衛生。
燃放煙花爆竹還會水污染。“炮灰”垃圾要“滅火”、如果是在下雨或下雪時燃放煙花爆竹,污染物會排放到周圍水體之中,污染周圍河流。
放鞭炮是我國的民間習俗,過年過節,人們會燃放鞭炮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作為環保工作者,我們呼吁大家要過一個平安、祥和、綠色的節日。這里只想告訴您,煙花炮竹給我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把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質留給了我們,它不僅存在安全隱患,同樣也存有污染隱患和健康隱患。
?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