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09:59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
8月12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發文推廣應用2025年美麗河湖建設經驗做法,共有15個河湖入選2025年廣東省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其中,廣州市東濠涌作為人口密集型城鎮建成區河流治理與保護的示范樣本成功入選。
東濠涌——千年水脈煥新生,人口密集型城鎮建成區河流治理與保護的典范
作為廣州市古六脈渠中唯一千年未竭的東濠涌,全長4.51公里,曾因城市化面臨水源匱乏、雨污合流、環境臟亂等嚴峻挑戰。對此,廣州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持“活水清源、凈污固本”,重塑水脈聯通,實現“污澇同治”,促進共治共享,水質從劣V類跨級且穩定提升至Ⅲ類;從“掩鼻而過”到“親水而居”,以科學治水重塑千年城脈,以文化賦能激活濱水活力,為高密度城區的水環境治理貢獻了“東濠方案”,可為人口密集型城鎮建成區河流的治理與保護提供借鑒。
活水清源,重塑水脈聯通。實施調補水工程,利用珠江潮汐每天引水補水超10萬噸,讓水動起來;建設東濠涌凈水廠,每天運行16小時凈化補水水源,滿足市民親水需求,讓水用起來;構建“東濠涌—新河浦—東山湖”水系循環,進一步改善水動力,讓水活起來。
凈污固本,截污防澇并舉。成立工作專班,攻堅雨污分流,完成33個合流口的截污納管、88.35%的排水單元達標認定和15條合流渠箱的清污分流改造,讓污水雨水“各行其道”;試點深隧蓄滯,調蓄初雨溢流污染,輔助雨水行洪,鞏固“污澇同治”成效;水陸統籌,改造生態駁岸,廣種水生植物,營造自然景觀,筑牢生態屏障。
長效管護,共治共享筑基。建立“區—街—社區”三級河長網絡,每日常態化巡河護河,依托水質自動監測和智能APP實現智慧管護;建立以“河小青”為主體的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共筑清水夢”等巡河護河志愿活動,促進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建成7.6公里綠道和帶狀公園,配套體育健身和親水平臺設施,因地制宜利用舊民居打造近700平方米的東濠涌博物館,營造集園林景觀、文化展示、體育健身和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親水空間。
近年來,廣州市按照國家、省對于建設美麗河湖的相關工作要求,在全省率先全面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通過示范引領推動全域水環境治理,使人民群眾身邊的清水綠岸明顯增多、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未來,廣州市將繼續錨定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標高追求,以“清水綠岸、魚翔淺底、人水和諧”為目標,持續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打造廣州市“美麗河湖”精品體系,全面建設生態美、發展美、人居美的美麗廣州,奮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城市樣板。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水與海洋生態環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