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09:41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
近日,廣州市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名單正式發布,花都區白坭河(花都段)、白沙田水庫、芙蓉嶂水庫、馬嶺水庫、秀全湖成功入圍,這一成果標志著花都區河湖生態治理工作實現重大突破,為大灣區水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花都樣本”。
在治理路徑上,花都區河湖治理直面復雜挑戰,針對不同水體特性“量體裁衣”。白坭河(花都段)曾深陷“黑臭困局”,污水直排、農業面源污染疊加沖擊生態?;ǘ紖^以系統思維推進治理,一方面升級污水處理設施,構建“廠-網-河”協同體系,完成入河排污口全流程整改;另一方面整治農業污染,推動養殖池塘尾水治理、“散亂污”場所清退,同步建設生態碧道,重塑“水清岸綠”生態廊道。如今,大坳斷面水質達Ⅲ類,生態岸線串聯起鳥類棲息地、文旅節點,實現“生態修復+產業激活”雙重躍升。
白沙田水庫則聚焦“水源安全底線”,構建起嚴密的四級管護責任體系,科學劃定保護區并優化生態水位,從制度和管理層面筑牢飲水安全屏障。設立自然保護區,保護桃花水母賴以生存的生境。在治理過程中,深入推進“三水共治”,即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協同治理,守護水庫生態本底,為城市發展夯實生態基石。
芙蓉嶂水庫堅持珍稀物種保護與生態治理并重,深挖生態本底優勢,將珍稀生物棲息地保護作為重點工作。通過建立完善的生態監測與保護機制,守護珍稀生物的生存環境。同時,協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在保障水源安全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恢復水庫生態系統,實現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馬嶺水庫圍繞“灌溉+生態+鄉村振興”的多元目標開展治理工作。首先解決排洪渠黑臭問題,補齊污水管網短板,改善區域水環境。在此基礎上,巧妙植入“花卉+文旅”產業基因,引入“鄉村CEO”創新管理模式,打造白玉蘭基地等特色產業。通過一系列舉措,實現了“治水-興業-富民”的良性閉環,馬嶺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比增長127.27%,成為“以水興村”的生動實踐。
秀全湖堅持智慧治水管水,創新采用“水質預警+源頭截污”機制,通過先進的監測設備和科學的管理手段,確保三年來水質優良率保持100%。在保障水質安全的同時,深度融入水文化元素,打造成為市民休閑打卡地。將生態治理與民生需求相結合,讓治水成果切實轉化為市民可觸可感的生態福祉。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花都分局工作人員介紹說,五河湖的上榜,是花都區治水成效的直觀體現。其中,白坭河大坳斷面水質從劣Ⅴ類提升到Ⅲ類,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污水河”“臟水庫”徹底蛻變;白沙田水庫記錄到桃花水母,白坭河棲息15種珍稀鳥類,維管植物超800種,生物多樣性實現“從匱乏到豐富”的跨越;秀全湖碧道、馬嶺水庫文旅綜合體、芙蓉嶂旅游度假區成為市民休閑首選,治水成果真正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生態福祉。
花都區將持續深化“制度引領+科技賦能+全民參與”治水模式,以河湖長制為綱,完善“管水、護水、治水”全鏈條機制;借智慧監測、生態預警技術,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通過廣泛發動公眾參與巡河護河行動,推動“愛水護水”理念融入城市文明,凝聚共建美麗河湖的強大合力。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宣傳教育與交流合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