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16:40 來源:珠江環境報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廣州市教育局聯合發起主題為“美麗廣州 ‘藝’啟全運”的生態環保藝術共創活動,邀您用廢舊材料創作驚艷作品,用雙手實現“我為全運降點碳”,讓“廢品”變身城市藝術名片!
主辦單位: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廣州市教育局
承辦單位:廣州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珠江環境報社
協辦單位: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各分局、廣州市各區教育局
活動對象:廣州市中小學生、社會各界人士
活動時間:2025年6月27日至10月15日
“變廢為寶”全民手工藝 作品征集活動
此次活動設置兩個組別——學生組(廣州市在讀中、小學生)和社會組(18歲以上社會公眾,含高校學生、職場人士、社區居民等)。
參賽者需緊扣“建設美麗廣州”“美麗山水花城 你我共建共享”“全運低碳理念”,使用主體材料為廢舊物品(如塑料瓶、易拉罐、舊衣物、紙杯、包裝盒等)進行手工藝術作品創作,作品主體材料占比不低于80%。作品要求體現廣州地域特色(如嶺南元素、城市地標)與生態環境保護結合,鼓勵參賽者進行低碳創意創作。
作品規格
單件作品尺寸長、寬、高均不超過50厘米,或長寬高之和≤150厘米;需穩定易展示,適合長期保存。
作品投稿:6月30日至9月15日,活動參與者需將作品照片(包括完整的作品圖、局部圖和細節圖)、300字以內創作說明(闡述生態環保理念與創作思路)、《參賽信息表》(可關注“珠江環境”公眾號,在公眾號推文《“藝”起為全運添彩,讓廢品在花城重生!》中獲取)發至郵箱stwmcyhz@126.com,郵件命名格式:“組別-作品名稱-作者-聯系方式”。
作品評選
兩個組別的投稿作品,均進行兩輪專家評選。
學生組
專家初評:組織專家根據參賽者提交的作品圖片(包括完整的作品圖、局部圖和細節圖)進行評審,從主題契合度(40%)、創意度(30%)、藝術表現(30%)三個維度打分,按得分高低確定入圍復評名單。
專家復評:入圍復審的參賽者需按工作人員指引(后續通知)提供作品原件,由專家對作品進行評審,并根據評審結果確定各獎項歸屬。
社會組
由專家評審(初評、復評)、網絡投票兩個環節得出最終成績,評出各個獎項。
專家初評:組織專家根據參賽者提交的作品圖片(包括完整的作品圖、局部圖和細節圖)進行評審,從主題契合度(40%)、創意度(30%)、藝術表現(30%)三個維度打分,按得分高低確定入圍復評名單。
專家復評:入圍復審的參賽者需按工作人員指引(后續通知)提供作品原件,由專家對作品進行評審,根據得分高低排序,前30%入圍網絡投票。
網絡投票:9月15日至9月30日,“廣州生態環境”公眾號發布推文開放投票,網絡投票得分=(作品得票數/同組別最高票數)×30。
最終成績:采取100分制計算,初賽得分(60%)+網絡投票分(40%),綜合決出獎項。
活動獎項設置
活動分別設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獲獎作品將在“廣州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珠江環境”微信公眾號和《珠江環境報》展示。
學生組
一等獎:10名,榮譽證書及紀念品。
二等獎:20名,榮譽證書及紀念品。
三等獎:30名,榮譽證書及紀念品。
優秀指導老師獎:一等獎作品的指導老師(榮譽證書及紀念品)。
社會組
一等獎:3名,獎金2000元+榮譽證書。
二等獎:5名,獎金1000元+榮譽證書。
三等獎:8名,獎金500元+榮譽證書。
優秀獎:若干,頒發榮譽證書及紀念品。
精彩活動搶先看!
除此次環保手工藝作品創作活動外,后續還將開展“我為全運降點碳”采風和“廢塑地標·綠繪廣州”等活動。
“我為全運降點碳”采風活動
采風活動設置學生組和社會組,圍繞“我為全運降點碳”主題,公開招募公眾參觀十五運綠色場館、無廢工廠、熱力電廠等(報名方式及時間請留意后續公告)低碳應用場景,為創作手工藝品提供靈感,并鼓勵參與者通過文字記錄參觀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優秀的采風日記將在《珠江環境報》刊登。
“廢塑地標·綠繪廣州”快消品牌聯動
與快消品牌合作開展微縮地標模型搭建活動,由快消品牌提供循環利用的紙杯、吸管等材料,公開招募公眾分組分批共同完成廣州塔等微縮地標模型搭建。參與者在抖音平臺分享自己搭建過程,還可獲得免費贈飲。